多元文化共演与经济社会变迁:川西北牧民定居调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始于2008年的四川藏区牧民定居工程在全国游牧民定居的进程中,算是一个重头戏,其特点是规模大、进展快。这个工程大致经历了设计、建设和验收三个阶段。设计阶段主要是四川地方政府审定总体规划,按照“政府主导、牧民主体、社会支援”的思路,“规划先行,强化科学推进”,组织内地12个对口支援市的规划设计力量,负责对牧民定居点进行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是“靠近公路边、靠近场镇边、靠近县城边”“外观民族化、内部现代化、居住舒适化、结构安全化”。建设阶段则由四川省统一协调,各地市积极支援,藏区地方政府组织动员民众实施。验收阶段由四川省自行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和总结。下面是四川省民族工作委员会牧民定居办公室在2012年底定居工程结束时给出的一组数据。

截至2012年年底,29个牧民定居覆盖县份已基本完成四年规划建设任务。共建成定居点1243个,其中,建成定居房100574户,建成村民活动中心962个、各类交通道路7112.14千米、学校55所,埋设饮水管道2776.56千米,建设高位水池313处、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1863.3千米,建设定居点内垃圾收集点2169个,建设移动通信发射塔256个。安装小微水能发电机组82台、变电器396台、路灯6164盏、太阳能热水器3.5万台,新建公共厕所679座、排污管网928千米、简易垃圾处理场300处、简易污水生化处理设施275个,建设卫星电视接收设备94套,新建桥涵4383米、河堤和堡坎25.77万立方米。与此同时开展的帐篷新生活行动,发放了10万顶新型帐篷及10万套90万件篷内设施,发放3批次7万台便携式太阳能电视机到户。四年中省级财政投资38.82亿元(笔者注:未计算市州及其以下各级地方政府和牧民个人的匹配投入)。

通过总结验收,发现后期问题是:资金短缺20.31亿元;定居计划未能完全覆盖游牧民,有4万余户牧民未纳入定居计划,包括2008年规划时漏报的27909户和分户新增的14916户;基层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乏力,缺乏必要管理和维护费用。由2012年四川省民工委、省藏区牧民定居工程领导小组办提供数据。总体结论是:配套产业较为滞后,产业的发展不能完全满足“住得下、留得下、可发展、能致富”的要求,游牧还是在游,诸如产业转型、人才培训与开发、新村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和福利保障等后续问题依然严峻。

针对这项工程的制定实施和效果,国家专门立项,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相关专家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