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基础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D调换把练习

1.把位的划分法

把位,是左手虎口在琴杆上的某个特定的位置。二胡的把位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传统把位和新把位。

(1)传统把位

二胡的传统把位分为五个把位:上把、中把、下把、次下把和最下把,这些把位相当于新把位的一把、三把、七把、十把和十四把。

传统把位中,把位相邻两把间音的距离为四度或五度,而新把位相邻两把间音的距离为二度。

传统把位在首调唱名法中一般均以一指(食指)在琴弦上按“Do”音或“So”音作为把位的起点音。这种以“Do”音或“So”音作为把位起点音的分把方法,不论什么调在二胡上都分为五把,分把清楚,便于记忆。

(2)新把位

新把位是指在传统把位基础上改变了按指程序的把位,一般以二度音为一个递进单位,演奏时只有把传统把位和新把位结合起来,才能更好、更完美地把乐曲表现出来。

(3)传统把位与新把位的结合

传统把位与新把位各自有不同特点。传统把位按把固定,按指较有规律,即使换把的跨度较大,发音的准确与敏捷也容易掌握。但对充分发挥弦乐效果,还存在着某些方面的局限。

新把位的按音比较灵活,它基本上不去过问按把区域划分,随着曲调线的抑扬起伏,在琴弦上纵宽的音域内自由驰骋。新把位对传统把拉的依附性较大,如果长时间里没有按传统把位按指,新把拉的音准就有可能出现摇摆不定的现象。

实践证明,只有将传统把位与新把位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出他们的长处,才既保证了按指的方便,又保证了发音的准确、流畅,完美地表现乐曲。

2.换把的种类及要领

常见的换把种类有以下几种:在手指的运用上有“同指换把”“异指换把”和“空弦音换把”;在速度上有“慢速换把”和“快速换把”;在距离上有“小换把”“大换把”和“跳把”。 下面,我们就不同的换把种类分别进行描述。

(1)同指换把

所谓同指换把,就是由一个手指通过按弦移动来进行换把。

这种换把一般都采用滑指的方式进行,但是,滑指并不一定要有滑音,只有在速度较慢并以弓子与之配合时,滑音才会显露出来。

如果换把速度快、动作敏捷,或者换把音是用分弓来演奏的;或者换把时弓子有意识地虚一下,将滑指躲过,那么,这样的同指换把就不会带有滑音了。

(2)异指换把

是指以不同手指来进行的换把。在进行这种换把时,弦上是不应该脱离手指的,即后音的手指尚未按到弦上的时候,前音的手指就不能过早地抬离琴弦,否则就会带出一个空弦音。

如果是不带滑音的异指换把,左手的动作就一定要果断、敏捷,弓子在换把动作的一瞬间要有意识地相让,躲过可能出现的滑音。如果是带有滑音的异指换把,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定—看需要的是尾滑音还是首滑音。

在前音的尾部滑音完成换把动作,后音完全按节拍点进入的叫作“异指尾滑音换把”。前音按节拍点结束,在后音的首部滑音完成的换把动作叫作“异指首滑音换把”。这两种不同滑音的异指换把需要演奏者根据乐曲的需要来选用和处理。

(3)空弦音换把

是指在两个不同把位音之间间隔有空弦音。空弦音换把如果不需要带出滑音,其换把动作应该在演奏空弦音时进行,要求换把后左手的音位十分准确,音的入点要与节拍点严格吻合。

如果需要带有滑音,换把动作应占用后音的时值,即手指在后音的节拍点上按弦并开始滑音换把,弓子要虚一下以隐去按指的音头,随即贴弦奏出滑音。

(4)慢速换把

是指速度稍慢的换把,包括中等速度的换把在内,这是用得最多的换把形式。

由上向下换把时,要以大臂为先动点往下“掉”,首先带动手腕成平持状态(在一个把位中正常演奏时,手腕是微微拱起的),继而带动虎口向下移动,最后才是手指的移动。

由下向上换把时,要以腕部为先动点往上“提”,手臂同时跟着向上运动,再带动虎口上移,最后才是手指的移动。手腕的先行动作,是慢速换把的一个重要特征。

(5)快速换把

是指每分钟演奏480个十六分音符以上速度中的换把。它要求演奏者的动作敏捷、果断,准确性高,属于二胡演奏中的高难技巧。

在快速换把时,动作的先动点和慢速换把是一样的,也是向下换把大臂先动,向上换把腕部先动。这时,大臂的把位概念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换把的准确性完全由它来控制,而且要求动作一步到位。

在换把的过程中,左手手指虽然并不离开琴弦,但为了使快弓发音清晰、富有颗粒性,因此,不论是同指换把还是异指换把,其换把的动作都必须在换弓的一瞬间完成,并且不可带有滑音。

(6)跳把

中间隔一个传统把位的换把称为跳把,它的换把音程都在六度以上,因为换把的幅度大,尤其是在快速跳把时,其音位的准确性不易掌握,因此也属于二胡演奏中的高难技巧。

跳把时,大臂的把位概念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当由低把位向高把位跳把,且在速度不很快的情况下,大臂可以先行到位,手指略带滑音,既保证了音位的准确,又可使旋律连贯、通畅,效果较好。

(7)小换把

在换把的距离上,相隔二度的换把称为小换把,它通常运用在新把位的换把中。

这类换把距离短、动作小,难度不是很大。乐曲中常遇到一种快速的连续小换把,其动作非常富有规律性,左臂有如同上下阶梯时的感觉,对这种换把,我们也称之为“级进式换把”。

(8)大换把

运用在传统把位中的换把称为大换把,换把音程通常是三度至五度,这是最常见的,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换把形式。

无论音程上行的换把,还是音程下行的换把,颈部、肩部、肘节、手腕、虎口、拇指均须充分放松。在手臂自如的带动下,手腕先行,手指在手腕的弹性作用下配合拇指、虎口主动跟随,迅速赶上并与手腕、虎口、拇指同时到达另一稳定的手型把位。

整个过程,动作须一次性完成。指和腕的关系,掌和臂的关系,手臂和琴杆的关系都要体现得协调、自然、贯通、灵动。

现在,我们把换把中容易出现的7个问题提出来,让每一个二胡学习者都要加以注意。

①向下换把后,大臂没有随之下移,而是仍然保留在上把位的位置上。

②换把后,一指定位不准确。

③换把时,把位概念没有放在大臂部位,而是放在虎口部位。

④换把时,手指先移动,然后虎口再移动,颠倒了从属关系。

⑤由高把位换至上把位时,虎口不要碰千斤。

⑥换把不能上下垂直运动,琴杆在演奏过程中前后晃动过大,换把不通畅。

⑦虎口松紧状态不恰当,换把时没有松开,动作迟钝,换把困难。

3.换把练习曲

练习一 同指换把

练习二 同指换把

练习三 异指换把

练习四 异指换把

练习五 异指换把

练习六 异指换把

练习七 综合换把

4.歌曲练习

看星

八月桂花遍地开

我爱北京天安门

练习提示:

《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于1970年9月发表在上海出版的《红小兵歌曲》上,1971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1972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北京“五一”游园会专题文艺节目把《我爱北京天安门》搬上银幕,随后录制了唱片,同年被编入国务院文艺组主编的《战地新歌》第一辑。乐曲改编成二胡曲受到许多二胡爱好者的欢迎,乐曲欢快的节奏把演奏者的心境直接带到20世纪70年代的回忆中。

玛依拉

练习提示:

新疆民歌。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她长得美丽,善于歌唱。轻盈明快的曲调把这位美丽的哈萨克族姑娘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乐曲分弓、连弓的结合把人物描写得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