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4)

历史教训反复告诉我们,大国崛起既要有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充裕物质保证,也要有正确的发展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所以,和平发展离不开以科学发展为特征的国家实力。发展是和平之本。科学发展为和平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没有科学发展,和平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依托。弱国无外交。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近百年的屈辱历史反复证明了一个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为基础,中国的和平发展首先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这有赖于贯彻和落实以发展为第一要义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对社会主义特征的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核心理念,本质上决定了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而和平发展道路则是中国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和目标指向。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的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中国的发展将促进国内稳定,有利于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不是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的基础之上,而是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的内敛式发展和与世界的同步发展。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早就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人民还要同世界各国人民团结一起,为维护世界的和平而奋斗。”[36]在1989年,邓小平也曾指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才能一步步富强起来,人民生活才能一步步改善。”[37]江泽民进一步指出:“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38]胡锦涛则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39]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维护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这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这个路还很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我国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发展环境。二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在构建一个公平、合理、和谐的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走什么路,发挥什么作用,是一个既关系自己又关系世界的大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增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中国致力于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自己,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中国也必将通过自身发展来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

和平发展的基本理念也符合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即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不会称霸”[40]。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41]邓小平强调指出:“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不发生战争,争取长时间的和平,集中精力搞好国内的四化建设。”[42]在一系列国际事务中,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公道,伸张正义。我们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推动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还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中国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中国将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和平发展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展示了科学发展观的世界眼光。中国主张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和平发展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和平发展,精髓是利用世界和平带来的机遇实现自身发展,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坚持和平发展,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根本愿望。坚持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我国把和平发展既作为发展目标,又作为发展方式,把科学发展观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以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方式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不以扩张作为发展的手段,不以他国的牺牲作为发展的基础,并以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和平发展,就是负责任大国的表现。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8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页。

[3]《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0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

[6]《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10页。

[7]《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7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54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4页。

[10]《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页。

[1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2页~283页。

[1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1页。

[13]《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4页。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3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9页。

[1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页。

[19]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8日。

[20]《列宁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7页。

[2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页。

[22]《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3页。

[23]张树平:《红色决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39页。

[2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6页。

[25]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56页。

[2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9页。

[28]参见庄福龄:《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及其在新世纪的理论升华》,《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期。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9页。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8页。

[31]刘应杰主编:《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第33页~34页。

[32]刘应杰主编:《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第35页。

[33]韩庆祥等:《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6页。

[34]刘应杰主编:《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第24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49页。

[36]《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3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8页。

[38]《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页。

[3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4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页。

[4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7页。

[4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