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讲义、真题、预测三合一)(2016新大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篇 考点精讲及命题预测

第一章 金融市场体系

思维导图

第一节 全球金融体系

考纲剖析

表1-1 全球金融体系

考点精讲

考点一、金融市场(★★★)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金融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市场是指由货币资金的借贷、金融工具的发行与交易以及外汇黄金买卖所形成的市场,泛指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通过各式各样的金融交易活动实现资金余缺的调剂和有价证券的买卖等。狭义的金融市场特指有价证券(主要是债券与股票)发行与流通的场所。通常所说的金融市场主要是指后者。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金融市场是由许多具体的子市场组成的、庞大的金融市场体系。因金融交易的对象(标的物)、方式、条件、期限、程序、时间及空间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

(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

1.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为1年以下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标的物的短期金融市场。其主要功能是保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以便随时转换成现实的货币。既满足了借款者的短期资金需求,又为暂时闲置的资金找到了出路。

货币市场一般是指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定期存单、回购协议、联邦资金等短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市场。许多国家将银行短期贷款也归入货币市场的业务范围。一般地说,资金借贷期限以3—6个月最为普遍,而债券则以6—9个月为多。由于该类市场金融工具随时可以在发达的二级市场上出售变现,因而具有很强的变现性和流动性,其功能近似于货币,故称货币市场。又由于该市场主要经营短期资金的借贷,因而又称短期资金市场。

市场交易量大是货币市场区别于其他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巨额交易使得货币市场实际上成为了一个批发市场。由于货币市场的非人为性及竞争性,因而它又是一个公开市场,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在那里不存在固定不变的顾客关系。

货币市场具体又可细分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政府短期债券(国库券)市场、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回购协议市场、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市场及短期信贷市场等。

2.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期限为1年以上的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资本市场主要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两大部分。通常,资本市场主要指的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图1-1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区别

3.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外汇市场指的是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包括同一市场各银行间的交易、中央银行与外汇银行间以及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活动,通常被称为批发外汇市场。广义的外汇市场是指由各国中央银行、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及客户组成的外汇买卖、经营活动的总和,包括上述的批发市场以及银行同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外汇买卖的零售市场。

4.黄金市场

黄金市场是专门集中进行黄金买卖的交易中心或场所。形成于19世纪初,是最古老的金融市场。现在,世界上已发展到40多个黄金市场,其中,伦敦、纽约、苏黎世、芝加哥和中国香港地区的黄金市场被称为五大国际黄金市场。

5.保险市场

保险市场是以保险单为交易对象的场所。

世界上最早的保险市场是1568年伦敦开设的专门提供保险交易的皇家交易所。1771年成立的英国劳埃德保险社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市场。

图1-2 保险市场的分类

(二)按中介特征划分

根据资金融通中的中介机构特征或作用(或与融资方式相联系),可以将金融市场分为间接融资市场和直接融资市场。

表1-2 间接融资市场和直接融资市场

(三)按财务管理划分

表1-3 债务证券市场、权益证券市场和衍生证券市场

(四)按交割方式划分

1.现货市场

现货市场是指即期交易的市场,是市场上的买卖双方以现钱现货交易,在协议成交后即时进行交割的方式买卖金融商品的市场。

特点:成交与交割的时间间隔很短,并且是实物交割,即卖方必须实实在在向买方转移金融商品,同时买方向卖方支付实际价款。交割期限一般为1—5天。

2.期货市场

期货市场是指买卖双方就一个统一的标准合同即期货合约进行买卖并在未来的特定日期按双方事先约定的价格交割特定数量和品质商品的交易市场。期货合约对交易品种、质量、数量及期限进行了标准化的规定,以便买卖。合约规定了买卖双方的义务。期货合约的买方承担在到期日按合约内容买进交易品种的义务,合约的卖方则承担在到期日按合约内容卖出交易品种的义务。

参与者包括:①以回避价格风险为目的的套期保值者;② 以承担高风险来追求高收益的期货投资者或投机者。

目前,世界金融期货交易的品种主要有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股指)期货和个股期货。

3.期权市场

期权市场是指交易金融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为标的物的期权交易场所。

期权合约的购买者通过付出一笔期权费得到一种权利,这种权利使他有权在双方商定的到期日前,以事先约定的价格向期权的卖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该种金融商品。由于期权的买方获得的是一种权利,且权利可以执行,可以转让,也可放弃,因而期权交易又称选择权交易。对于期权合约的卖方而言,则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即在买方要求按照合约行使买进或卖出金融商品的权利时,卖方必须按合约规定予以配合卖出或买入该种金融商品。

(五)按交易程序划分

按照交易程序,可将金融市场划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表1-4 金融市场

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发行市场就没有流通市场;流通市场是发行市场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无论从流动性上还是从价格的确定上,发行市场都要受到流通市场的影响。

此外,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存在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它们实际上都是场外市场的组成部分。

第三市场是原来在交易所上市的证券移到场外进行交易形成的市场,又称为店头市场或柜台市场,是指已上市的证券或不足一个成交批量的证券进行交易的市场。

第四市场是指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买卖双方直接联系成交的市场。在这种市场,一般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如计算机终端机把会员联结起来,并在办公室内利用该网络报价,寻找买方或卖方,最后定价成交。第四市场的运行,需要以非常发达的科技和通信手段作为基础,以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为依托。

(六)按有无固定场所划分

1.有形市场

有形市场即有固定交易场所、集中进行交易的市场,一般指的是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票据交换所等有组织的交易场地。有形市场借助固定的场地、配置的交易设施、专业化的中介服务和所提供的交易信息吸引买卖双方,集中反映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并通过公开的竞价机制形成合理的价格,提高市场的公开性、公平性和效率。

2.无形市场

无形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外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总称。大量的证券、外汇、短期资金拆借都在无形市场交易。传统的无形市场是在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的柜台上完成的,因此又称为柜台市场。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信用制度的完善,无形市场出现了向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大量的金融交易通过网络在金融机构、企业、政府及各类投资者之间进行,使金融市场进一步扩大了交易范围,延长了交易的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强了交易的灵活性,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市场的有效性。

(七)按成交和定价方式划分

1.公开市场

公开市场是指金融资产的交易价格通过众多买主和卖主公开竞价方式而形成的市场,或者说是众多的市场主体以拍卖方式定价的市场。金融资产在到期偿付之前可以自由交易,并且只卖给出价最高的买者。这类市场一般是指有组织和有固定场所的有形市场(如证券交易所)。

2.议价市场

议价市场是指没有固定场所、相对分散的市场。在议价市场上,金融资产的定价与成交是通过私下协商或面对面讨价还价方式进行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绝大多数债券和中小企业的未上市股票都通过这种方式交易。

(八)按地域划分

表1-5 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名师点拨

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划分依据,表层上表现为空间范围的不同,实质上在于市场制度的差异。两者的区别在于允许外国投资者参与交易,市场活动较少或不受所在国金融管理当局控制,市场交易活动的后果表现为资金在国际之间的流动,对参与国的外汇收支产生直接影响。

真题实例

(选择题)按交易标的物的不同划分,金融市场分为五类,其中不包括( )。

A.黄金市场

B.货币市场

C.资本市场

D.权益证券市场

① 为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科目的核心考点,本书在部分真题考点处设置了名师视频讲解,读者可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建议使用微信扫描,在Wifi环境下观看。

三、金融市场的特点

金融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其他市场(如商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紧密联系在一起。金融市场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1.交易对象不同,即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具有特殊性。商品市场交易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普通商品;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则是货币资金等各种金融资产的特殊商品。

2.交易的过程不同,即金融市场的借贷活动具有集中性。在商品市场上,其交易的过程只是一种简单的商品换位运动,商品从卖者手中转移到买者手中,这种交易一般不需要中间机构;在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应者与需求者通过相互接触,融通资金的余缺、实现资金交易却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借贷活动,需要有中间机构从中牵线搭桥。

3.交易的场所不同,即金融市场的交易场所具有非固定性。商品市场一般是以固定的场所来实现商品的交易;金融市场则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庞大的市场体系,它可以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等进行交易,因此,金融市场是一个以不固定场所为主的交易市场,或者说,它既可以有一个具体的交易场所(如证券交易所),也可以不要具体的交易场所。

4.交易的价格不同,即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具有一致性。一方面,商品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是围绕商品的价值在供求关系作用下上下波动;金融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则完全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且这种价格并不是货币资金当时本身的价格,而是借贷资金到期归还时的价格即利息。另一方面,普通商品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其价格千差万别;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价格则是对利润的分割,在平均利润率的作用下趋于一致。

5.金融市场上交易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同一性。在商品市场上,各种商品虽然都有价值,但其使用价值各不相同;在金融市场上,虽然金融工具有许多种(如货币资金、商业票据、银行票据、债券、股票等),但它们都代表了一定货币资金,其使用价值是相同的。

6.交易的双方不同,即金融市场上的买卖双方具有可变性。一般商品市场上,在作为消费者通常是只买不卖,作为商品的供应者则只卖不买;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行为可以交替出现,比如,一个时期某企业可能是资金的供应者,但另一个时期它可能成为资金的需要者。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

表1-6 金融市场的功能

真题实例

(组合型选择题)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有( )。

Ⅰ.货币资金融通功能

Ⅱ.交易及定价功能

Ⅲ.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Ⅳ.经济调节功能

A.ⅠⅡⅣ

B.ⅡⅢⅣ

C.ⅠⅡⅢⅣ

D.ⅠⅢⅣ

五、影响金融市场的主要因素

表1-7 影响金融市场的主要因素

考点二、非证券金融市场(★★)

一、概念

非证券金融市场指的是金融市场中除了证券市场以外的市场,证券市场即狭义的资本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二、分类

1.信托市场

现代信托的形成,标志着自然人为受托人的民事信托向法人为受托人的商业性信托的转变。以受托人盈利为目的承办信托的活动,使信托成为一种商业行为,使信托业务成为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信托成为一种商业行为后,特别是其特殊的制度优势成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信托这种服务方式的需求和供给的总和就形成了信托市场;也可以说信托服务业实现其价值的领域即为信托市场。

信托的主体即为信托当事人。信托当事人包括信托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受益人和委托人可以是同一人,也可以不是同一人;受托人可以是受益人,但不得是同一信托的唯一受益人。三者关系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法律关系,共同构成了信托市场的主体。

信托的基本特征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实质是一种财产转移与管理的安排。

2.融资租赁市场

融资租赁又叫金融租赁、资本租赁,是一种通过融资租赁的形式获得资金支持的金融业务。通常由使用设备的机构和个人提出要求,租赁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作为出租人,出资购买设备并将其交给承租人使用。租期内由承租人向出租人以租金的方式支付资金使用成本。承租人对租赁的资产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租期结束时租赁资产经残值处理后归承租人。

3.股权投资市场

股权投资,全称私募股权投资。从投资方式角度看,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如果是上市公司的权益性投资就是股票投资而不是股权投资的范畴了)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

除上述三种市场外,非证券金融市场还包括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长期贷款市场等。

真题实例

(选择题)非证券金融市场不包括( )。

A.信托市场

B.融资租赁市场

C.资本市场

D.股权投资市场

考点三、全球金融市场(★)

一、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一)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趋势

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与卫星通信的应用,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性资金调拨和资金融通可在几秒钟之内迅速完成。另外,随着跨国银行的空前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已不限于少数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而是向全世界扩展。这样,各个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便形成了一个全时区、全方位的一体化全球金融市场。这是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另一个表现是金融资产交易的全球化。金融资产交易的全球化是指交易的参加者不受国籍的限制,表明金融资产面值的货币也不受任何限制。

(二)全球金融市场的证券化趋势

形成金融市场证券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1)在债务危机的影响下,国际银行贷款收缩了,促使筹资者纷纷转向证券市场;

(2)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开放证券市场并鼓励其发展;

(3)金融市场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使市场能处理更大量的交易,更迅速、广泛地传送信息,对新情况迅速作出反应,设计新的交易程序,并把不同时区的市场连续起来,这为证券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技术基础;

(4)一系列新金融工具的出现,也促进了证券市场的繁荣。

(三)金融创新的趋势

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的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则指涉及金融各个方面的、全面的创新。

二、国际资金流动方式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流动。

(一)按资本使用或交易期限不同划分

1.长期资本流动

长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为1年以上的资本跨国流动,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

(1)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单独或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的境内创立新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并且拥有有效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①在国外开办独资企业,包括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等;② 收购或合并国外企业,包括建立附属机构;③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开办企业;④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的股权投资;⑤利用直接投资的利润在当地进行再投资。

(2)国际证券投资。国际证券投资亦称“国际间接投资”,是指在国际债券市场购买中长期债券,或在外国股票市场上购买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

国际证券投资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证券投资者只能获取债券、股票回报的股息和红利,对所投资企业无实际控制和管理权。

(3)国际贷款。国际贷款是指一国(数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或国际银行对非居民(包括外国政府、银行、企业等)所进行的期限为1年以上的放款活动。它主要包括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银行贷款。

2.短期资本流动

短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为1年或1年以下的资本跨境流动。分为贸易性资本流动、套利性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以及投机性资本流动。

(二)按照资本跨国界流动的方向划分

1.资本流入

资本流入是指外国资本流入本国,即本国资本输入,其主要表现为:① 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增加;②外国对本国的负债减少;③ 本国对外国的债务增加;④ 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减少。

2.资本流出

资本流出指本国资本流到外国,即本国资本输出。其主要表现为:① 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减少;②外国对本国的债务增加;③ 本国对外国的债务减少;④ 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增加。

真题实例

(组合型选择题)长期资本流动的内容主要有( )。

Ⅰ.国际直接投资

Ⅱ.国际证券投资

Ⅲ.保值性资本流动

Ⅳ.国际贷款

A.Ⅰ Ⅱ Ⅳ

B.Ⅱ Ⅳ

C.Ⅰ Ⅱ

D.Ⅰ Ⅲ Ⅳ

三、全球金融体系的主要参与者

(一)政府

政府部门是一国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需求者。政府在金融市场上是最主要的筹资人之一。在货币市场上,政府通过发行国库券借入资金满足其短期资金需求;在资本市场上,各国政府主要通过发行国债来满足中长期资金需求。

(二)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一国政府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也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央银行要根据货币流通状况,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通过有价证券的买卖,吞吐基础货币,以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在参与金融市场运作过程中,中央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以及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为己任。

(三)金融机构

在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的作用较为特殊。首先,它是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中介机构,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重要渠道。其次,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充当资金供给者、需求者和中介的多重角色,它既发行、创造金融工具,也在市场上购买各类金融工具;既是金融市场的中介人,也是金融市场的投资者、货币政策的传递者和承受者。金融机构作为机构投资者在金融市场具有支配性的作用。

(四)企业

企业是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是股票和债券市场上的主要筹资者,也是货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是金融市场最活跃的主体。

(五)居民

居民是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供给者。居民为了预防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或出于节俭等目的,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储蓄。居民投资者是金融市场供求均衡的重要力量。

四、金融危机的教训

(一)金融危机的含义

金融危机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如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

(二)金融危机的分类

1.货币危机

货币危机是指有关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在外汇市场上与外币的兑换中,因过度投机等因素而急剧大幅度贬值,或迫使货币当局通过急剧提高利率、动用大量外汇储备或直接限制兑换等来保卫货币的情形。

2.银行危机

银行危机是指有关国家或地区的部分银行的负债超过了其资产的市场价值,而引起实际或潜在的银行挤兑与银行失败,进而导致银行停止偿还负债,或政府为防止此情况出现而被迫大规模提供援助进行干预的情形。

3.外债危机

外债危机是指有关国家或地区因外债管理不当、外汇收入减少,外汇储备枯竭等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而不能按期偿还其官方或私人的对外债务的情形。

4.系统性金融危机

系统性金融危机,也可称为全面金融危机,是指主要的金融领域都出现严重混乱,如货币危机、银行危机、股市崩溃及债务危机同时或相继发生。

(三)金融危机的启示

针对金融危机,各国要加强对危机的防范和治理,并在经济思维上进行创新:

1.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2.调整经济体系结构。

3.建立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体制。

4.大力推进生产领域的市场化,鼓励实业投资。

5.采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管理国际资本流动,等等。

第二节 中国的金融体系

考纲剖析

表1-8 中国的金融体系

考点精讲

考点一、我国金融市场的演变及发展现状(★)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演变历史

目前,中国已基本形成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共存的金融市场体系。1980年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起步阶段。1984年国务院《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逐步建立包括资金、劳动、技术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中国金融市场建设首先从货币市场开始,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国债回购市场先后得到发展。这一时期,随着1981年开始恢复国债发行,资本市场的发展逐渐起步,1985年,银行业开始发行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股票、各种政府债券等金融工具也陆续出现。1986年,企业债券、股票的转让市场率先在沈阳、上海起步。1988年4月,国库券开始上市交易。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1997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建立,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转折。1990年10月,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第一家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启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外汇市场。2001年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在试运行1年后正式开业。新世纪以来,各类金融市场发展明显加速,市场与主体不断扩大,市场基础建设不断增强,交易和监管机制不断完善。2004年1月,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要求。2012年9月20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经国务院批准设为全国性证券交易所。至此,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基本形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又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概念进一步扩大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揭开了帷幕,28只股票齐发的壮观场面也刷新了中国股市多股齐发的历史纪录。2010年3月3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接受券商的融资融券交易申报,融资融券交易正式进入市场操作阶段。2010年4月16日,筹备多年的股指期货合约正式上市交易。

上述变化既反映了我们对金融市场作用和认识的不断深化,也反映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作用的不断增强。中国金融进入了全面开放的新时期,金融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新的金融形势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金融业从单一的存贷款功能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化金融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之一。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的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国的金融市场在不断地探索中发展。目前,一个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建立了较完善的货币市场

中国的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等。1996年1月建立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并第一次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自1996年6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同业拆借利率上限,全面放开拆借利率。目前,同业拆借市场已成为金融机构管理头寸的主要场所。

1997年6月,中国建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允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回购和现券的买卖。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资金市场,并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平台。

中国的票据市场以商业票据为主,近年来这一市场在规范中稳步发展。票据市场正逐步成为企业短期融资和银行提高流动性管理、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传导机制。

2.资本市场在规范中发展

1990年11月和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债券和股票为主体的多种证券形式并存,包括证券交易所、市场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初步健全的全国性资本市场体系,有关交易规则和监管办法也正在日益完善。

3.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

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保险业务品种日益丰富,保险业务范围逐步扩大,保费收入较快增长。保险市场的发展在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外汇市场的发展

1994年4月,中国在上海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将原来分散的外汇交易集中统一起来,为成功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体制奠定了重要的市场基础。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考点二、我国各金融行业情况及监管机构(★★)

一、银行业

表1-9 银行业

二、证券业

改革开放以来,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步,我国的证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立了种类多样的证券业金融机构,它们统一接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有2家证券交易所、111家证券公司、96家基金管理公司。这里重点介绍一下证券公司,111家证券公司总资产4万亿元,净资产0.9万亿元,受托管理资本金8万亿元。还有大量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托管银行、基金销售机构、基金销售支付结算机构,这些机构主要为证券业的发展提供中介服务。此外,还有其他具有金融功能的交易所,如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我国还设立了国有独资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和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

三、保险业

近年来,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截至2014年年底(根据中国保险业协会会员数据),全国有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10家,财产保险公司61家,人身险公司67家,专业再保险公司7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0家。与此同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发展也非常迅猛,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32家。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保险业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万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7544亿元(机动车辆保险占60% 以上),人身险收入12690亿元(寿险占90%以上),资产总额为10万亿元,其中,财产险公司资产1.58万亿元,人身险公司资产8.7万亿元,再保险公司0.4万亿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0.2万亿元。

四、信托业

信托投资公司是一种以受托人的身份,代人理财的金融机构。它与银行信贷、保险并称为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经营资金和财产委托、代理资产保管、金融租赁、经济咨询、证券发行以及投资等。

五、我国“一行三会”的监管架构

1.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

其主要职责包括:①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②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③ 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④ 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⑤确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维护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实施外汇管理;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⑥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⑦ 经理国库;⑧ 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⑨制定和组织实施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负责数据汇总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⑩组织协调国家反洗钱工作,指导、部署金融反洗钱工作,承担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职责;⑪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⑫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⑬按照有关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14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4月25日,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并于2003年4月28日起正式挂牌运作。根据国务院授权,统一监督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主要职责包括:①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②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③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④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⑤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制定现场检查程序,规范现场检查行为;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监督管理;⑧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制度,制定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和人员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银行业突发事件;⑨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⑩开展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有关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⑪对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⑫对有违法经营、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形银行业金融机构予以撤销;⑬对涉嫌金融违法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关联行为人的账户予以查询,对涉嫌转移或者隐匿违法资金的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⑭对擅自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非法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活动予以取缔;⑮负责国有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⑯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授权,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

其主要职责包括:①研究和拟订证券期货市场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起草证券期货市场的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制定和修改的建议;制定有关证券期货市场监管的规章、规则和办法;②垂直领导全国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对证券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管;管理有关证券公司的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③监管股票、可转换债券、证券公司债券和国务院确定由证监会负责的债券及其他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托管和结算;监管证券投资基金活动;批准企业债券的上市;监管上市国债和企业债券的交易活动;④监管上市公司及其按法律法规必须履行有关义务的股东的证券市场行为;⑤ 监管境内期货合约的上市、交易和结算;按规定监管境内机构从事境外期货业务;⑥管理证券期货交易所;按规定管理证券期货交易所的高级管理人员;归口管理证券业、期货业协会;⑦监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期货结算机构、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证券资信评级机构;审批基金托管机构的资格并监管其基金托管业务;制定有关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指导中国证券业、期货业协会开展证券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工作;⑧监管境内企业直接或间接到境外发行股票、上市以及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到境外发行可转换债券;监管境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到境外设立证券、期货机构;监管境外机构到境内设立证券、期货机构,从事证券、期货业务;⑨ 监管证券期货信息传播活动,负责证券期货市场的统计与信息资源管理;⑩ 会同有关部门审批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及其成员从事证券期货中介业务的资格,并监管律师事务所、律师及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及其成员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活动;⑪依法对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罚;⑫归口管理证券期货行业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合作事务;⑬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4.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于1998年11月18日,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其主要职责包括:①拟定保险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制定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起草保险业监管的法律、法规;制定业内规章;②审批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保险集团公司、保险控股公司的设立;会同有关部门审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审批境外保险机构代表处的设立;审批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等保险中介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审批境内保险机构和非保险机构在境外设立保险机构;审批保险机构的合并、分立、变更、解散,决定接管和指定接受;参与、组织保险公司的破产、清算;③ 审查、认定各类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定保险从业人员的基本资格标准;④ 审批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和新开发的人寿保险险种等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对其他保险险种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实施备案管理;⑤ 依法监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市场行为;负责保险保障基金的管理,监管保险保证金;根据法律和国家对保险资金的运用政策,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依法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进行监管;⑥对政策性保险和强制保险进行业务监管;对专属自保、相互保险等组织形式和业务活动进行监管。归口管理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等行业社团组织;⑦ 依法对保险机构和保险从业人员的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对非保险机构经营或变相经营保险业务进行调查、处罚;⑧依法对境内保险及非保险机构在境外设立的保险机构进行监管;⑨制定保险行业信息化标准;建立保险风险评价、预警和监控体系,跟踪分析、监测、预测保险市场运行状况,负责统一编制全国保险业的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发布;⑩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真题实例

(组合型选择题)我国金融行业的监管机构主要有( )。

Ⅰ.中国银行

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Ⅳ.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A.Ⅲ Ⅳ

B.Ⅰ Ⅱ Ⅳ

C.Ⅱ Ⅲ Ⅳ

D.Ⅰ Ⅱ Ⅲ Ⅳ

考点三、中央银行及货币政策(★★★)

一、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国家授权,集中垄断货币发行,向社会提供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并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运行,维护币值稳定。

(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充当一国(地区)金融体系的核心,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支付保证,并承担监督管理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业务活动的职能。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它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并不与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直接的信用关系;它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它们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人”这一职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存款准备金。

(2)充当最后贷款人。

(3)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清算业务。

(4)监督管理金融业。

(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作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部门,由政府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并为政府提供融资、国库收支等服务。其具体职能体现如下:

(1)代理国库。

(2)代理发行政府债券。

(3)向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

(4)管理、经营国际储备。

(5)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

(6)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7)实施金融监管。

(8)提供经济信息服务。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及货币乘数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有:

1.规定法定存款准备率

凡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必须按照法定比率提留一定的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其余部分才能用于贷款或投资。

2.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标的

一般只限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英国的传统做法允许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抵充存款准备金;法国规定银行的高流动性资产(如政府债券)也可作为存款准备金的组成部分。

3.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提存方法

一是确定存款类别及存款余额基础,二是确定缴存准备金的持有期。计算存款余额有的以商业银行的日平均存款余额,扣除应付未付款项后的差额作为计提准备金的基础,有的以月末或旬末、周末的存款余额扣除应付未付款项后作为计提基础。确定缴存准备金的持有期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同期性准备金账户制,即以结算日的当期存款余额作为计提持有期,另一种是延期性准备金账户制,即以结算期以前的一个或两个时期的存款余额作为计提持有期。

4.规定存款准备金的类别

一般分为三种:活期存款准备金、储蓄和定期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有的国家还规定某些特殊的准备金,中央银行一般不计付利息,实际存款低于法定准备限额的,须在法定时限内(一般是当天)补足,否则要受处罚;超过法定准备限额的存款余额为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给予付息并允许随时提用。

(二)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而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名师点拨

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商业银行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首先取决于原始存款的规模。在原始存款基础上,派生存款的规模还取决于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可用于放款的资金越少,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则越少,反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额则越大。

2.现金漏损率(c)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客户总会有提现的行为。如果在存款派生过程中有客户提取现金,则现金就会流出银行系统,出现现金漏损,使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派生倍数也必然缩小,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下降。

3.超额准备金率(e)

超额准备金和活期存款总额是反向比例关系。

4.定期存款的存款准备金率(rt)

一般地说,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低,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当企业持有的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时,银行对定期存款也要按一定的法定准备金率(rt)提留准备金,所以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t)和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t)的变动,可视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的进一步调整。由于按照rt·t所提存的准备金是用于支持定期存款所需要的,尽管它仍然保留在银行手中,但它却不能支持活期存款的进一步创造,会使活期存款创造规模下降,对货币乘数K产生影响。

即:

三、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采用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信用及利率等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是国家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首先必须明确货币政策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即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直接引起操作目标的变动,操作目标的变动又通过一定的途径传导到整个金融体系,引起中介目标的变化,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和信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货币政策,其最终目标也是这四大目标。

但由于这四大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也有矛盾性,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要同时实现这四大目标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中,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有所侧重。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存在高失业率的国家,中央银行可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如增发货币、扩大信用投放等途径刺激社会总需求,以减少失业或实现充分就业。但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涨,诱发或加剧通货膨胀。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稳定物价要求收紧银根、压缩投资需求、控制货币量与信用量,这不利于经济增长;要使经济有较高的增长速度,则要求增加投资,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又不利于物价稳定。因此,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难以兼顾。

(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币值和国际收支都会受到其他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处于通货膨胀中的国家,国内利率往往比其他国家高,容易引起外国资本的流入,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在现阶段,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包括货币对内币值稳定(国内物价稳定)和对外币值稳定(汇率稳定)两个方面。这一政策目标既规定了稳定货币的第一属性,又明确了稳定货币的最终目的(促进经济增长)。

2.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在具体实施货币政策时,从中央银行认识到需要采取货币政策,然后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到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产生影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被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为了缩短货币政策时滞,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需要在最终目标的框架内,进一步确定便于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能够直接影响或控制的目标变量。它介于政策工具和中介目标之间,是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目标的传导桥梁。通常被采用的操作目标主要有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作用有:① 表明货币政策实施的进度;② 为中央银行提供一个追踪观测的指标;③便于中央银行调整政策工具的使用。中介目标主要包括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它们与货币政策终极目标关系密切,并且中央银行又可直接控制,通过观测和控制这些指标,就可以间接地控制终极目标。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选择标准有:①可观测性。这种指标能够观察货币政策作用的效果和实施进度,反映这种指标的数据资料能够准确及时获取,便于定量分析。②可控性。即中央银行能按政策意图对所选择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要处于中央银行运用的政策工具的作用范围之内。③相关性。这种指标既要与货币政策工具密切相关,又要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紧密相连。

真题实例

(组合型选择题)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 )。

Ⅰ.经济增长

Ⅱ.充分就业

Ⅲ.物价稳定

Ⅳ.国际收支平衡

A.IⅡ Ⅳ

B.Ⅱ Ⅲ Ⅳ

C.IⅡ Ⅲ Ⅳ

D.IⅢ Ⅳ

(三)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调节经济时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从总量的角度,通过对货币供应总量或信用总量的调节与控制来影响整个经济,也被称为经常性、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及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的“三大传统法宝”。

1.法定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两部分。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这个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防止商业银行盲目发放贷款,保证其清偿能力,保护客户存款的安全,以维持整个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以及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后来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可直接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减少,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贷款或投资下降,引起存款的数量收缩,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因此,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以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为基础的,其效果也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来实现的。

2.再贴现

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转让的行为。再贴现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的作用机制是: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如果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进而也就缩减了市场货币供应量。随着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市场利率相应上升,社会对货币的需求相应减少,整个社会的投资支出减少,经济增速放慢,最终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作用过程与上述相反。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改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买卖的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和国库券。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而是调控经济。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证券,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过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功能,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同时,中央银行买入证券还可导致证券价格上涨,市场利率下降。反之则相反。

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具有主动性、灵活准确性、可逆转性、可微调、操作过程迅速、可持续操作等优点,所以成为中央银行常用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利用基准利率、再贷款以及窗口指导、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

(四)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进行传导,进而影响企业和家庭的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最终对总需求和经济运行产生影响的过程。

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提出了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其传导渠道主要有利率渠道、信贷渠道、资产价格渠道、汇率渠道等。

1.传统的利率渠道

利率渠道是指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降低利率,借贷成本下降,进而会促使企业增加投资支出和消费者增加对耐用品的消费支出。投资和消费的增加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总产出的增加。

2.信贷渠道

信贷渠道是指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减少,影响到银行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减少,银行的可贷资金减少,贷款随之下降。依赖银行贷款的企业不得不减少投资支出,最终是产出下降,反之则作用相反。

3.资产价格渠道

资产价格渠道是指货币政策的变化引起资产价格的变化,进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和消费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托宾q理论的“托宾效应”。q是指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的重置成本之比,q同投资支出存在正相关关系。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货币供应量增加,股票价格上涨,q值增大,企业愿意增加投资,全社会总产出增加。另一种是莫迪利安尼的“消费财富效应”,是指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股票价格,使公众持有的以股票市值计算的个人财富变动,从而影响其消费支出。这里的消费取决于消费者毕生的财富,而不是取决于消费者的当期收入。所以,只有股市持续较长时间的上涨,才会增加消费者整体的“毕生财富”,这时才具有财富效应。

4.汇率渠道

汇率渠道也称国际贸易渠道,是指货币政策的变动通过货币供给量影响汇率,进而对净出口产生影响的过程。这种渠道的作用过程如下: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导致本国的利率下降,从而对本国货币的需求也将下降,由此影响本国货币贬值,使净出口增加,商品需求增加,最终导致总产出的增加。

真题实例

(选择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

A.公开市场业务

B.窗口指导

C.再贴现

D.法定存款准备金

第三节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考纲剖析

表1-10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考点精讲

考点一、多层次资本市场(★★★)

一、资本市场的分层特性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要性

我国多层次的投融资主体,要求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与之配合。

1.融资主体的多层次

我国的融资主体主要是企业部门,不同企业有着不同资产规模、不同风险程度、不同的回报预期等特点。

2.投资主体的多层次

我国投资主体有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不同个人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经验、资产规模是不同的,机构投资者中既有偏好风险的私募基金、券商资管计划,又有规避风险的养老基金、社保基金等。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内涵

我国资本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分阶段、分步骤初步建立并正在完善成为覆盖全国、品种丰富、机制健全、层次分明、功能强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资本市场由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两部分构成。其中由场内市场的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二板)和场外市场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市场共同组成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满足多层次、多样性融资需求,为更多优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上市提供资本市场的平台,使不同类型和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同时,在我国资本市场得到更为充分、合理的价值发现。

(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义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引擎,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手段。

①有利于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②有利于创新宏观调控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

③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

④有利于促进产业整合,缓解产能过剩。

⑤有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财富管理需求,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⑥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金融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拓展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为扩大双向开放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我国资本市场和证券期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参与全球竞争。同时,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领域的话语权。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特征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指针对质量、规模、风险程度不同的企业,为满足多样化市场主体的资本要求而建立起来的分层次的市场体系,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板市场

证券交易所市场是指在有组织的交易场所进行集中竞价交易的市场,主要是为大型、成熟企业的融资和转让提供服务。

2.二板市场

又称为创业板市场,指与主板市场相对应,在主板之外专为处于幼稚阶段中后期和产业化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融通的股票市场,此市场还可解决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包括知识产权)评价,风险分散和创业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

3.三板市场(场外市场)

包括场外交易市场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市场。主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处于初创阶段中后期和幼稚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在筹集资本性资金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包括知识产权)评价、风险分散和风险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

真题实例

(选择题)在有组织的交易场所进行集中竞价交易的市场是指( )。

A.创业板市场

B.三板市场

C.证券交易所市场

D.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考点二、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现状

(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

图1-3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

名师点拨

按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现状进行介绍。

(二)场内市场

1.场内市场概述

证券交易市场是为已经公开发行的证券提供流通转让机会的市场。证券交易市场通常分为证券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场内市场即证券交易所市场,自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于1990年12月19日和1991年7月3日正式营业以来,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市场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并存的市场格局,市场体系已经较为完善。

2.主板和中小板市场

主板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一般而言,各国主要的证券交易所代表着其国内的主板主场。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均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相对创业板市场而言,主板市场是一国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该国经济发展状况,有“宏观经济晴雨表”之称。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板块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主板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于1990年12月19日和1991年7月3日正式营业。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市场。设立中小企业板块的宗旨,是为主业突出、具有成长性和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平台,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

3.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又被称为“二板市场”,是为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创业板市场是不同于主板市场的独特的资本市场,具有前瞻性、高风险、监管要求严格以及明显的高技术产业导向的特点。

4.上市公司的类型和管理规定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它必须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

(1)股票型上市公司

股票型上市公司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经向社会公开发行。

②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③公开发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比例10%以上。

④公司在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⑤证券交易所可以规定高于上述规定的上市条件,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2)债券型上市公司

债券型上市公司应当满足的条件包括:

①已经公开发行公司债券。

②公司债券的期限为1年以上。

③公司债券的实际发行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

④公司申请债券上市时仍符合法定的公司债券发行条件。

债券发行的条件之一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全体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

(三)场外市场

1.场外市场的概述

(1)场外交易市场的定义。从交易的组织形式看,资本市场可区分为交易所场内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是相对于交易所场内市场而言的,是在证券交易所之外进行证券买卖的市场。传统上我们对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在物理概念上进行了区分:交易所市场的交易是集中在交易大厅内进行的;场外市场又被称为“柜台市场”或“店头市场”,则是分散在各个证券商柜台的市场,无集中交易场所和统一的交易制度。

(2)场外市场的特征与功能

表1-11 场外市场的特征与功能

2.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挂牌公司的类型和管理规定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

根据中国证监会[第89号令]《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股票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公司(以下简称挂牌公司)为非上市公众公司,根据最新《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公众公司的定义是通过定向发行或转让,导致股东超过200人,或者股票公开转让,股东人数可以超过200人,接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统一监督管理的公司。

公司挂牌后,直接纳入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范围。根据股转系统发布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挂牌条件适用基本标准指引(试行)》,挂牌条件包括:依法设立且存续满2年;业务明确,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合法规范经营;股权明晰,股票发行和转让行为合法合规;主办券商推荐并持续督导;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要求的其他条件。从新三板的挂牌条件可以看出,企业挂牌上市在规模、盈利、风险等方面并不存在很多硬性门槛,甚至可以说门槛较低,这有利于那些前景好、高增长、创新型的企业在初创期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支持。

在信息披露方面,挂牌公司应当披露的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可以披露季度报告。挂牌公司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有关规定编制并披露定期报告。

在投资者适当性方面,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细则(试行)》,注册资本500万以上的机构投资者以及集合信托、证券投资基金、银行理财、券商资管计划等可以参与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股份转让,对于个人投资者,有两个门槛:第一,投资者本人名下前一交易日日终证券类资产市值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第二,具有2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或具有会计、金融、投资、财经等相关专业背景或培训经历。

3.区域股权市场

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下称“区域股权市场”,俗称四板)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有积极作用。

融资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成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吸引挂牌公司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区域性股权市场都同时提供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其中股权融资除定向增发外,还包括股权质押融资。此外,私募债也是区域性股权市场中另一种常见的融资模式。

区域性股权市场目前是省级政府批准设立的非公开市场,原则上不允许跨区经营,不允许采取集中的、连续的以及做市商等方式进行交易的,符合挂牌条件的,可以申请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开转让其股份。

4.私募基金市场

私募投资基金(以下简称“私募基金”),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私募基金财产的投资包括买卖股票、股权、债券、期货、期权、基金份额及投资合同约定的其他投资标的。私募基金有两种形式,一是非公开募集资金,资产由基金管理人或者普通合伙人管理的,以进行投资活动为目的设立的公司或者合伙企业,二是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从事的私募基金业务。

5.券商柜台市场

券商柜台市场是指由试点证券公司按照《证券公司柜台交易业务规范》的相关要求,为交易私募产品自主建立的场外交易市场及为其提供互联互通服务的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证券公司柜台市场的产品包括经国家有关部门或其授权机构批准、备案或认可的在集中交易场所之外发行或销售的基础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

柜台市场的产品很多是非标准化、私募、量身定制产品,天生具备差异化的特点。柜台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培育证券行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一流投行的基础条件。证券公司柜台市场是集证券公司交易、托管结算、支付、融资和投资等基础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平台。证券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资产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在柜台市场向客户销售多样化的产品,并且提供做市服务和转让服务。柜台市场的发展将有助于证券公司基础功能的再造及整合,有效释放证券公司的业务空间,充分发挥证券公司的产品创设、风险管理以及定价能力,扩大证券公司的买方、卖方客户资源,丰富其收费模式和服务方式。同时,柜台市场的发展,将有效促进基础功能的发挥,提高整个资本市场的效率和专业化程度,提高资本市场服务投资者和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

6.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

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是指依据《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为报价系统参与人提供私募产品报价、发行转让及相关服务的专业电子平台。2014年8月又公布了《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管理办法(试行)》,通过报价系统建设和线下促进投融资双方对接,促进私募市场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从性质上来讲,报价系统和区域股权市场、券商柜台市场并非并列关系,而是方便私募产品报价、发行、转让的一个基础设施。

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定位于互联网市场,以服务市场参与人、便利市场参与人为目的,具有以下特色:①全网运营;②自主开放;③全时空。

二、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7号》,(又称“新国九条”),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是一个历史性事件,其中提到了很多重大改革发展措施,指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既是顶层设计的范畴,又结合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内生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

(1)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2)加快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

(3)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4)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

(5)完善退市制度。

(6)培育私募市场。①建立健全私募发行制度;②发展私募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