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诊大全 速查轻图典](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86/824386/b_824386.jpg)
颜面五脏法
面部经络丰富,气血充盛,加之皮肤薄嫩,所以身体内部的变化就会在面部有所反映。虽然古今面部分属各有所不同,但都是在《黄帝内经》有关脏象、气血、经络分布的理论基础上而形成的。
古代面部分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F3454/4541157804519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7_0001.jpg?sign=1738890358-SI0gdtDluJQuTTgkXzY49wDIpf2ZNeZ6-0-3cb90ef2bc6fe9cd81e80f0c9e773910)
《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篇》把整个面部分为:鼻部称为明堂,眉间称为阙,额称庭(颜),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F3454/4541157804519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7_0002.jpg?sign=1738890358-m52GcJmHEJH2wYZh8mYkBpQEStFnI4xg-0-35fab63e1e5737758252b66523c1b64e)
面部能反映出人体各部位的生理信息,因此面部是人体脏腑的完整缩影。而面部的各部分属不同的脏腑,是面部望诊的基础。
古代面部脏腑分属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F3454/4541157804519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7_0003.jpg?sign=1738890358-CcEWzg6xTEx8xFGamHwPf3Ul2YcGGMFB-0-507a3cf3a91f0e1f73012e047907512c)
1 庭为首面。 2 阙上为咽喉。 3 阙中(印堂)为肺。 4 阙下(下极、山根)为心。 5 下极之下(年寿)为肝。 6 肝部左右为胆。 7 肝下(准头)为脾。 8 方上(脾两旁)为胃。 9 中央(颧下)为大肠。 10 挟大肠为肾。 11 明堂以下为膀胱、子宫处。
现代面部脏腑分属
现代面部各部分属,是在生物全息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它在面部呈现一个倒置内脏图形,也是一种整体内脏在面部的缩影。现代面诊法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面部对应脏腑与传统中医不同,诊断方法也有所区别。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F3454/4541157804519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8_0001.jpg?sign=1738890358-66bFJyT3cJX5ReKNISdOEqGW6VxOH0Vi-0-5bda410392e20223b7943c95fa97c929)
1 额头正中近发际处为子宫、膀胱。 2 额中线两侧为输尿管。 3 额中部为小肠。 4 两眼上下胞为左右肾。 5 鼻头为胃。 6 左颧处为脾。 7 右颧处为肝。 8 口唇处为心脏。 9 下颏处为咽喉。 10 两颊为左右肺。 11 支气管位于唇角两侧至下颏。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F3454/4541157804519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8_0002.jpg?sign=1738890358-Qc1fMmfwaF9jd7S3JGzqBf8Bvu0JFfdr-0-51c74f60d25e8c93c8d14c8d0ce46b10)
现代面诊法治病小贴士
人身体内脏腑的异常变化,可能出现在面部产生变化之前或之后。所以一旦发现面部骨的形状、肌肉紧张度、弹性等发生变化,或者出现肿胀、皱纹、面部皮肤颜色改变及充血、疼痛等,要及时检查对应的脏腑有无异常变化。一般来说,如果面部出现皱纹、斑点等,表明所在部位的相应脏腑功能失调;如果面部出现小疙瘩、充血、肿胀,则表明相关脏腑遭受病菌感染;出现黑眼圈,则表明肾脏、卵巢或膀胱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