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萝卜青菜,必有所爱——成功销售从了解客户心理开始(4)
爱占便宜!爱占便宜是人们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倾向,在日常生活中,物美价廉永远是大多数客户追求的目标,很少能听到有人说“我就是喜欢花更多的钱买同样多的东西”,用少量的钱买更多更好的商品才是大多数人的消费态度。
我们不妨看一个案例:
一位顾客在逛超市时发现一个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某指明品牌正在促销洗衣粉,然而一袋500克洗衣粉的价格是7.9元,而两袋的价格却是17元。也就说,顾客一次买两袋还没有买一袋划算。他以为自己是看错了,就叫来销售人员询问,销售员明确无误地告诉他,这是上面统一下来的价格,是不会出错的,全国都一样。
通过和其他品牌洗衣粉价格进行比较,这位顾客判定,一袋的价格是标错了,价格肯定是大于8.5元的,他立即决定买了一袋回家。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单袋的价格就会调整。
回到家后他将自己在超市看到的奇怪现象告诉了左邻右舍,大家都纷纷前来超市观看,也一致认同这位顾客的判断:单袋的价格肯定会提高,要不那两袋捆绑在一起的怎么能是促销呢?他们在离开超市时都各自买了一袋洗衣粉回家,有的人甚至买了几袋。
过了一周,价格依然没被改正过来。最早发现这个现象的那位顾客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判断:作为全国知名品牌,肯定是有着严格的价格管理制度的,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还没调整过来,那只能说明自己的判断是有问题的,也许这个价格的背后隐藏有其他阴谋。
他花了一天的时间来观察这个洗衣粉的销售,前来购买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认为这是标错的价格,现在购买一袋是占了便宜的。这下让他彻底明白:原来企业就是要让顾客来产生占便宜心理,最终能使销售量得到增长。看来真是买的没有卖的精。
顾客爱的不一定是便宜,但一定会爱占便宜。爱占便宜是人的天性,更是顾客的习性——习惯性行为。人们总希望以最少的投入(包括时间,精力,金钱等)来获取最大的收益。
爱占便宜追求的是一种心理满足,而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具有这种倾向,唯一的区别就是占便宜心理的程度深浅。我们所说的爱占便宜的人,通常是指占便宜心理比较严重的那部分人。销售过程中,这类客户不在少数,他们最大的购买动机就是是否占到了便宜。
所以,面对这类客户,销售员就是利用这种占便宜的心理,通过一些方式让客户感觉自己占到了很大的便宜,从而心甘情愿的掏钱购买。
对于爱占便宜型的顾客,只有善加利用其占便宜心理,使用价格的悬殊对比或者数量对比进行销售。占便宜型的客户心理其实非常简单,只要他认为自己占到了便宜,他就会选择成交。
利用价格的悬殊差距虽然能给对销售结果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多少有一些欺骗客户的嫌疑,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一点:销售的原则一定是能够帮助到客户,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做到既要满足客户的心理,又要确保客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这样才能避免客户在知道真相后的气愤和受伤,保持和客户长久的合作关系,实现双赢结果。
要相信客户都是懒人
销售心理学一点通:任何客户都会希望购买行为或者产品的使用性上更加便捷。
人的身上是有惰性的,每一个客户都是懒人:只要有更便捷的方式能够实现购买,他就一定会舍弃旧的方式。这也是电子商务火起来的根本原因,根据调查,购买的便捷性是电子商务在消费者眼里最突出的优势。因此,销售人员一定要在顾客购买的便捷性上做足文章。
我们以马云为例。马云是阿里巴巴网站的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用7年时间缔造了全国最大的点子商务帝国——阿里巴巴,创造了中国式的“阿里巴巴芝麻开门”的成功神话。马云收购雅虎后,给员工上的第一堂课非常独特,他阐述了自己成功的原因。
他有着一套奇怪的懒人理论: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他是个程序员,懒得读书,他就退学了。他又懒的记那些复杂的dos命令,于是,就编了个图形的界面程序,叫什么来着?我忘了,懒得记这些东西。于是,全世界的电脑都长着相同的脸,而他也成了世界首富。
“世界上最厉害的餐饮企业——麦当劳。他的老板也是懒得出奇,懒得学习法国大餐的精美,懒得掌握中餐的复杂技巧。弄两片破面包夹块牛肉就卖,结果全世界都能看到那个M的标志。必胜客的老板,懒得把馅儿饼的馅装进去,直接撒在发面饼上边就卖,结果大家管那叫Pizza,比10张馅儿饼还贵。
“还有更聪明的懒人:懒得爬楼,于是他们发明了电梯;懒得走路,于是他们制造出汽车、火车和飞机;懒得一个一个地杀人,于是他们发明了原子弹;懒得每次去计算,于是他们发明了数学公式;懒得出去听音乐会,于是他们发明了唱片、磁带和CD。”
马云借助这套理论是想说明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转接到商业上,每个客户都是有惰性的。阿里巴巴的理念是“要相信客户都是懒人”,马云希望任何员工都要处处为客户着想,客户懒得做什么,阿里巴巴就要做什么,充分满足客户的懒惰需求。
马云的“懒人理论”颠覆了我们以往的所有惯性思维,跳出固有观点的圈子,一针见血地指明了通往成功的出路——阿里巴巴的平民化,马云要求阿里巴巴要以客户的要求为导向,不能把网络做得太复杂,要通俗易懂,方便操作,最好是让菜鸟都能玩转阿里巴巴。
马云身为互联网公司的CEO,却说:“计算机我到现在为止只会做两件事,收发电子邮件还有浏览,其他没有了,我真不懂,我连在网上看VCD也不会,电脑打开我就特别烦,拷贝也不会弄,我就告诉我们的工程师,你们是为我服务的,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人不能为技术服务,再好的技术如果不管用,瞎掰,扔了,所以我们的网站为什么那么受欢迎?那么受普通企业家的欢迎,原因是,我大概做了一年左右的质量管理员,就是他们写的任何程序我要试试看,如果我发现不会用,赶紧扔了,我说80%的人跟我一样蠢,不会用的。”
所以,阿里巴巴每做一个新程序,都要给马云亲自体验一番,员工们戏称为“马云测试”,就像白居易诗成后每每读给老妪听,若老妪不解,便再加修改一样,做到“老少咸宜,男女通杀”。
马云告诉阿里巴巴的程序员:“我不想看说明书,也不希望你告诉我该怎么用。我只要点击,打开浏览器,看到需要的东西,我就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你就有麻烦了。即使在后来,使用淘宝和支付宝这些网站时,我也是个测试者。测试是确保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使用网站,不会有任何问题。他们做完测试,我就进去用,我不想看说明书,如果我不会用就扔掉。”
正是因为马云对技术的不懂,才使他有足够资格来代表那些“最笨拙”的用户。马云的测试大大简化了阿里巴巴网站中各种功能的使用方法,包括后来的淘宝,支付宝也是如此。马云认为多数客户都是跟他一样的电脑菜鸟,只有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企业才能持续成功。
从阿里巴巴的成功就可以看出,要想满足客户的惰性,就必须不断提升客户购买时的便捷性。便捷性已经成为销售中一种重要的竞争优势,如果你的产品和对手的产品并无实质性差异,那样谁的店铺离顾客近一些谁就更容易获得销售。因此千万不能在便捷性上落人身后。
满足顾客的心理期望
销售心理学一点通:顾客心理期望是生意的契机,只要能够满足顾客的心理期望,公司的发展就会有保障。
营销大师杜拉克曾在他极具影响力的著作《管理的实践》一书中,着重强调了“以顾客为导向”的营销理念。有数据表明,大约每四位顾客中就有一位对供应商不够满意,并且不确定今后是否要继续与之合作。因此,满足消费者的心理期望是企业在营销中的首要任务。
大名鼎鼎的宝洁公司,其主要产品已经成为在中国市场占有份额最大和最受中国老百姓喜爱。宝洁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其产品能够以情入手,在消费者普遍开始关注健康生活的时候,将健康的生活方式、全新的健康理念和可信的健康用品带到消费者身边。
宝洁公司推出的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向人们发出了善意的问候:“你洗头了吗?我们推出的洗发水是最适合您用的洗发水”;“你会洗头吗?我们告诉你正确的洗头方法”;“你洗得好吗?我们来指导你如何使用护发水”;“你有头屑吗?我们的洗发水能够帮你止头屑”。
在这一系列宣传主题的背后,体现的是宝洁公司对消费者心理期望的把握。宝洁似乎每天都在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的社会效益也是空前的,更是长远的。宝洁公司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充分掌握了消费者的心理,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期望。
1992年的一项调查表明,80%的美国企业认为,顾客是其产品创意的最佳来源。这不难理解,因为只有满足顾客心理需要的产品才能卖出去。从顾客那里获取创意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市场调查或用户对现有产品的购买、使用的印象、意见等情况。
一位客户去买油漆,服务员向他推荐某著名品牌的油漆,并向他介绍其质量非常好,5年或10年都不会褪色。然而,这位客户是饭店老板,油漆5年不褪色对他来讲没有多大实用价值,因为饭店不可能5年才装修一次。
顾客的需求不同,心理期望值就会不一样。我们常常讲,顾客就是上帝。能否满足顾客的心理期望,在企业营销中是非常重要的。假如这位客户买油漆是家用的,服务员告知油漆价格偏贵,他可能不予接受,但如果重点向他推介油漆的品质保障,顾客就会觉得很心动,因为对于买家用油漆的顾客来说,5年不褪色是条很诱人的价值信息。
无数成功的营销案例说明:把握顾客的心理期望,并依据其期望制定的营销策略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许多经营者虽也在口头上说“以消费者心理为中心”,但长期的“思维定势”在头脑中形成的还是以我为中心的经营观念,对消费者心理期望并不了解,所以导致市场越来越小,生意越来越难做。行销人员要切记的一点是:顾客心理期望是生意的契机,只要能够满足顾客的心理期望,公司的发展就会有保障。
让顾客感觉物超所值
销售心理学一点通:当顾客对某一产品感觉物超所值时,就会较为容易地作出购买决定。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对商品越来越挑剔苛刻,往往货比三家、千挑百拣。商家若不下足力气,很难留住消费者的心。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促使消费者作出购买决定并不完全是因为产品本身的价值,消费者感觉价值的判定是消费者是否购买的重要依据。当顾客对某一产品感觉物超所值时,就会较为容易地作出购买决定。
某软件公司销售人员向北京一家贸易公司财务部部长推销一款财务软件。这款软件定价为3600元,部长觉得价格有点高,一直为是否购买而犹豫不决。
看到这种情况,销售人员决定为这位部长算下一笔账。他问部长:“部长,对账费时间么?不知道您这边是经常需要对账呢,还是偶尔才需要对一次账呢?”
部长表示,由于这家贸易公司是大型卖场和厂商的中间商,需要在财务上每天和卖场及厂商进行核账。一天起码有3个小时的时间是用在核账上面。部长对此很苦恼。
于是销售人员就趁机说:“我们这款软件的授权使用时间是10年,也就是大约3600天,平均下来每天的成本才是一元钱。而这一元钱对公司来说,可以忽略不计,而对您的意义可就大为不同。它等于让您每天空出三个小时的时间。您觉得值不值?”
部长肯定觉得值,等到销售人员刚把话说完,他就立即决定购买一套。
让顾客感觉物超所值,牵涉到一个重要概念:顾客价值。顾客价值是从消费者的感官为出发点的概念,它是指顾客从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全部感知利益与为获得该产品或服务所付出的全部感知成本之间的对比。如果感知利益等于感知成本,则是“物有所值”;如果感知利益高于感知成本,则是“物超所值”;感知利益低于感知成本,则是“物有不值”。
从销售技巧上来看,销售人员最后使客户欣然接受了这款软件的价格,是因为巧妙运用了“除法原则”。销售人员将3600元的财务软件,分解为每天的成本才一元钱,使客户在心理上觉得价格足够便宜。但从消费者心理学上来看,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使部长产生了一种物超所值的感觉。花一元钱就能换来三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天底下哪还有这么超值的事?
营销大师科特勒教授曾经说:“除了满足顾客以外,企业还要取悦他们。”随着营销服务的快速发展,以往的“顾客满意”已经不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要想使产品畅销,使企业永远处于不败之地,应该更为关心“上帝”是否感动。
因为顾客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最终购买者,他们的感知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切。无论产品或服务实际情况如何,只要顾客感觉好就是好。所以,从顾客价值的角度出发,如果顾客感到一个企业的产品价值高,那么这个企业的产品就有竞争力。为了保持长久的市场竞争力,就要尊重和引导顾客的心理感受,让顾客觉得当前选择就是最划算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