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和娘种田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逛街

苏荷离开了潘大婶之后,独自走入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

今天赶大场,青木镇周围村子的人陆陆续续的会来到镇上,或彼此交换物资,或卖一些土特产品给行商旅人,或给家里买上一段时间的生活必需品,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甚是热闹。

苏荷慢慢的逛着。青木镇有四条主要街道,呈井字状分布,间或着一条条的巷巷儿(hangher,儿发音),使的小镇四通八达。巷巷儿,青木镇这边的方言,指的是小巷子。

乡下人不会专门给这四条街取名,但是为了好区分,外来人就把这四条街按方位叫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

苏荷家在青木镇的北边,就从北大街进镇。所以,苏荷决定就从北大街开始逛。

北大街主要经营的是一些客栈、酒楼和饭馆,为来往的商旅,行人提供住宿和吃食,所以,这条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牵着马的,坐着车的,背着货物的人进进出出。这些人或是鲜衣怒马,或是衣衫褴褛,但无一例外,脸上均带着长途奔波之后的疲倦。

苏荷在这条街上,并没有呆多久,她本打算进去了解一下情况,无奈囊中羞涩,只得大致看了一下,不敢进去点吃食。她发现镇上生意最好的酒楼有三家--余记酒楼、雅园酒家、相汇一堂,客栈有两家--客集和悦来客栈,其他的酒楼和客栈虽然客人也不少,可是生意明显赶不上这几家。

苏荷暗自留心着,她知道,家里没有壮年劳动力,要想日子好过一点,只有从商一条路能走的比较快一点,因为前世的她就是做生意的,有一些经验。可是,做生意需要本钱,家里又拿不出来,所以,苏荷只得自己想办法挣钱了,这也是今天赶场的目的之一。

再来就是了解市场,苏荷知道,不论任何时代的任何地方,有需求才有交易,有交易才有市场,有了市场才会有钱赚。苏荷认真的观察着在这里进进出出的每一个人,以期望从他们的言谈表情中知道他们对自己所消费的东西的感觉是否满意,想想自己开客栈或是酒楼的可能。

可惜,苏荷不知道,对于一些长途旅行的人来说,有一碗热水,一口米食可以吃就很不错了,所以,在这里,苏荷基本上是一无所获。

西大街是苏荷的逛的第二个地方,不同于北大街的客人行色匆匆,西大街的人明显就闲适了很多。看衣着,明显可以知道,这西大街来来往往的都是些本地人,这里主要都是些附近的村民,在赶场的时候,西大街就是专门卖特产和时令果蔬的地方,当然也有一些牲畜和家禽,还能见到猎户们从山里带来的稀罕东西,不过,这些东西不多,猎户们打了东西基本上都是卖给屠夫或是直接送到镇上的大户人家,因为这些稀罕东西是一般百姓买不起的。而直接摆在街上卖的都是偶然间意外得来的,随便卖卖,卖了就挣了,没卖也没损失的。

苏荷慢慢的逛着,前世的她在农村生活过,所以,对这个季节的时令果蔬并不陌生,看着街上摆着的红彤彤的番茄,绿油油的莴苣,长长的豇豆,圆圆的土豆.说不出的可爱,是那么的熟悉而又陌生。

虽然住在山里,可是街上卖的水果并不多,偶尔见到一些卖桃,卖李的,买的人也不多。庄户人家,大多是没有闲钱来置办这些上山就能找到的东西的,买那些的,多是住在镇上,又没时间去摘,又馋吃的了,苏荷还看到一家卖樱桃的,是两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想是孩子淘气,上山摘了樱桃换零花钱用。

那些家畜家禽卖的都是幼崽,在农村养大了的家禽家畜都是叫屠夫上家里宰杀的,顺便留下一些肉自己打牙祭或炼油,剩下的肉基本上都是直接卖给屠夫的,所以,在赶场的时候,很少能看到养大了的家禽家畜卖。

今天的苏荷很幸运,恰好遇到了有人在卖锦鸡。那是一只全长约140厘米,头顶、背、胸部长着翠绿色羽毛,有着紫红色的羽冠,白色披肩羽,黑色羽橼,,它的下背是棕色的,到了腰部,却转成了朱红色,暗褐色的飞羽,尾羽很长长着黑白相间的云状斑纹,腹部一片雪白,,嘴和爪子是灰蓝色的禽鸟,是苏荷平生之所见最漂亮的鸟类,几乎第一眼,苏荷就喜欢上了。可惜,手里没钱。

南大街是源江在青木镇的码头,在这里的多是些走夫板卒,家里没有田地,一家人的生活全在码头上挣得。王志被抓走之前,在农闲时也会在这个码头上挣上一点钱,以补贴家用。

而东大街主要是镇上的居民开的一些小店,卖一些生活用品,针头线脑,衣食布料,锅碗瓢盆什么的,就集中在这一块,这里也是平时不赶场时最热闹的场所。在这里,苏荷看到几家糕点店,小吃也不少。

苏荷一路走走看看,问了许多物事价钱,可却没有买一样东西。在她看来,家里银钱不多,每一文都得花在刀刃上,现在是能不花钱就不花,不过,她偷偷的记下了好多好东西,只待有钱时再来买。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苏荷不知不觉就逛回了北大街,时间距离散场还很早,与潘大婶的约定时间也还早着,于是,苏荷一下子就觉得无事可做,就找了一个阴凉的街沿不顾形象的坐了下来,其实,不顾形象只是苏荷个人想法,在庄户人家不讲究什么形象不形象的,累了即使是在泥地里,也能坐下休息,不过,大多数人家都不会这样的,他们所穿的粗布麻衣经不起太多的洗涤,所以,基本上,都会很爱惜衣物。

苏荷无意间寻得的地方在一条巷巷儿里,她就坐在一家店铺后院的后门门口,门前栽了一颗苏荷不认识的树,浓浓的树荫正投在门口。

此时正是午时,前面的店铺中飘来一阵一阵饭菜的香味,诱的苏荷直吞口水,想当初在现代,什么山珍海味没有吃过,穿来之后,却连吃油都得俭省着,肚子里没有油水,很容易就饿了,况且,苏荷游逛了大半天。

苏荷正独自挨着饿,心里正天人交战,想着那二十文,背后院子就有说话声传来:“少东家,您看,这猪腰子不管怎么弄,都有一股子骚味,实在是不好处理,客人也不爱吃,要不以后就把这道菜撤了吧!”声音的主人有些憨憨的:“您看,这道菜上架这么久了,才买了几分。”

听到这些话,苏荷却觉得眼前一亮,觉得自己的午饭有着落了,打定主意,还没等到那个东家发话,就站起身抬手敲了门。

里面的主仆想不到这个时候会有人来敲门,对视了一眼,一个年轻的声音问道:“谁?”

苏荷没有回答,也没有说话,她不知道,当门内的人知道是一个女人敲门时,是否还会开门,所以,干脆不说话。

门里的主仆两没听见人回答,就再问了一遍,这一次,苏荷就再次敲了一下。如此,门内的主人虽是疑惑,却还是让人开了门。

“大嫂子,您有事?”见门外站了一个俏生生的妇人,开门的人大吃了一惊,这个时代虽不太拘着女人不让出门,可一个妇人敲别人的门却是影响不太好的。

“我有事找你们少东家!”苏荷看着这个面容憨厚,声音憨厚,可是眼里却露着精明的男人,开门见山的说,声音脆脆的。

“不知有什么可以为大嫂效劳的?”门后的主人听到苏荷这么说,走上前来,有礼的询问着,一边不着痕迹的打量着这个送上门的年轻妇人。

是的,年轻妇人,这个妇人看起来不过十七八岁,梳了一个年轻庄家农妇很常见的双螺髻,头上除了一根粉色的粗布以作装饰,用来固定发髻之外,没有任何的装饰,眼睛不大,却是很好看的双眼皮,鼻子嘴巴没有任何的出奇之处,偏偏组合在一起,就给人无比的优雅之感,明明是一个乡下妇人,却有着一般妇人没有的白皙皮肤,咋一看,感觉柔弱,细看之下,却发现,她的眼睛里却有着掌控一切的自信。

奇怪,这附近何时有了这么一个出彩的人儿,主仆两人有些疑惑:“敝姓周,是雅园酒家的少东家!”

在这个少东家打量苏荷的时候,苏荷也在打量他,头发用一根紫色的丝绸嵌玉带束在头顶,剑眉,星目,高鼻梁,薄薄的唇透露出的诱惑让无数的少女为之着迷,挺拔的身躯,有着与商人的身份格格不入的儒雅气质。

“我婆家姓王。”苏荷回到。“不知王大嫂找鄙人是有何事?”周少东家的话更是文邹邹的。

苏荷听得直皱眉,心想这话听起来真酸,她原是个快人快语的,就到:“周少东家哪里话,我是个乡下人,你们这些读书人说的话听起来,让人难受!”

“呵呵,王大嫂真是个直人!是我卖弄了,大嫂莫怪!”周少东家大方的行礼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