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政府监管评论(2023年第2期·总第21期)
王俊豪主编更新时间:2025-04-27 17:00:27
最新章节:《政府监管评论》征稿启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政府监管评论》(2023年第2期)对公用事业监管、环境监管、健康与公共安全监管、医疗监管、金融监管、数字经济监管等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推进中国政府监管效能提升和政府监管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支持。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俊豪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研究
本书研究了我国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第一篇是理论分析,从定性的角度对公平正义的内涵外延进行了深度解读。第二篇重点研究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公平性问题,分析了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公平性问题。第三篇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正义性研究,重点分析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公平性问题。第四篇主要从国际对比的角度分析了国际上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社会公平正政治26.1万字 - 会员
构建过渡型社区治理共同体:基于利益政治学的研究
本书以利益政治学为理论视角,深度剖析过渡型社区治理利益政治发生机理。本书认为利益关系失调是过渡型社区治理秩序失衡和效能不彰的根源,构建利益协调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是提升过渡型社区治理效能的根本之法。政治21.5万字 - 会员
运用大数据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本书深入探究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及实践问题。全书内容由绪论、第一章至第七章及结语构成,主要论述和分析了选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国家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概述,大数据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衔接,运用大数据促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运用大数据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运用大数据促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措施,运用大数据促进国家治理现代政治15.1万字 - 会员
重组与再造:从行政审批到智慧政务
本书关注中国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改革背后的逻辑、推进机制以及改革取得成绩的结构和制度性原因。全书将中国行政审批制度及政务服务改革置于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及组织机构环境的分析框架下,旨在理解改革推进的整体机制,提炼中国改革实践的理论元素。政治14.5万字 - 会员
强治理与弱治理:基层治理中的主体、机制与资源
本书以基层政府治理实践为内容,着力探讨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问题。研究发现,当前基层治理存在“弱治理”和“强治理”的两极分化状态。“弱治理”主要是指涉及民众日常生活小事的治理,由于这方面的治理不能显示政绩,因此不被县乡党政领导重视,而政府的各职能部门又常因科层制的惰性而无法企及,使得这些涉及民众日常生活的小事得不到治理。“强治理”是指涉及政绩和上级问责的治理事务,如专项整治、争资跑项、城镇建设等,由于政治15.6万字 - 会员
地方监察委员会运行逻辑与发展路径研究
本书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研究视角,建立起主体、客体、行为三重维度的分析框架,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对地方监察委员会的运行逻辑和发展路径进行了系统阐述。本书主要探讨了地方监察委员会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与运行机制的整体性重塑,地方监察委员会权力赋予与权力行使的整体性规范,地方监察委员会领导体制、监督机制与绩效评估机制的整体性重构,整体性治理视域下深化国家廉政体系建设的路径等前沿问题政治23.9万字 - 会员
邻避抉择:风险、利益和信任
本书运用现代风险治理理论,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对邻避决策模式研究的文献,综合分析了我国典型邻避事件,构建了“风险—利益—信任”的理论框架,通过典型案例和第一手调查数据对框架中的理论命题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风险、利益、信任三个维度的综合影响决定邻避设施的社会接受度。通过建立协商合作式的邻避决策模式不断推进风险管理、经济补偿和程序公正是化解邻避问题的必由之路。政治17.7万字 - 会员
分类改革背景下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本书从党和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出发,围绕建立中国特色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针对社会关注的改革热点、难点问题,对事业单位人事分类管理体制、人员招聘、岗位设置与管理、聘用合同、绩效考核、绩效工资、编外人员管理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评估分析,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对策,分析了新时代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发展趋向,以期为未来建立事业单位人事分类管理制度提供线索与思路。政治16.8万字 - 会员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演化与实现路径
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最基本的文化权利,通过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提升公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全体社会成员在公共文化事业的共建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本书首先界定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所涉及的基本概念,针对现有国情提出一套适合于中国体制环境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选择效果均等作为衡量标准,同时考虑城乡和区政治15.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