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万象共天:多样性文学与共同体意识
刘大先更新时间:2025-04-29 18:37:54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立足于中国文化多样的复合传统和当代实践的基础之上,对民族文学学术史进行梳理,并总结其研究范式的更迭,讨论民族性的嬗变,进而确立民族文学研究方法、立场和观念的中国话语:中华多民族文学的共同体意识。全书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总结和命题提炼,第二部分为文学史梳理及专题讨论,第三部分为族别文学现象与个案的具体研究,集中于揭示多样性的民族文学表述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核心观点推进并丰富了由“文学共和”所衍生出来的族群性、地方性与集体性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协商共识,为讲述完整、全面的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4-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大先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傣楼与佛寺:西双版纳曼景傣人的“家”
西双版纳傣泐村寨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地域单位,常是学者观察、研究的整体对象。傣泐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实践,更是人类学者理解人群组织方式、阐释社会运行机制的主要课题。本书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将家庭、村寨的社会组织与傣泐神灵崇拜、佛教信仰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阐述,提出傣泐在“欢”的观念指导下,主要是通过仪式实践实现人群的结合,在动态中建立社会秩序的同时,完成理想家园的文化建构。文化14.7万字 - 会员
满族说部的当代传承研究
满族说部的传承模式发生了重要转变,从传承方式、传承人的身份,传承语言和讲述形式上,再到传承范围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探索满族说部在当代的传承方式,首先要尽量恢复满语的讲唱环境。其次,开拓满族说部新的传播空间。除坚持动态保护、静态传承、静态与动态共同发展、共同促进的原则外,还要将满族说部纳入民俗。讲唱说部时,常常选在比较隆重的场合,尤其是在祭礼、庆功、寿诞、氏族会盟等家族里要的节日中,氏族成员按辈分围文化20.9万字 - 会员
鄂温克族文学概论
本书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鄂温克族、推广鄂温克族文化、推动鄂温克族文学“走出去”为宗旨。特点有二:一是史料创新,在作家文学部分添加了新的史料,补充了已有研究未涉及的乌热尔图散文、历史文化随笔,以及新世纪成长起来的鄂温克族作家的相关作品,并介绍了部分非汉语写作的散文作品;二是理论创新,引入了话语研究视角,把话语分析方法和文学批评方法有机结合,既兼顾了研究对象的文学特性,又突破了传统文学批评的研究模式,从文化21.2万字 - 会员
明至民国时期纳西族文化地理研究
本书从历史地理学和民族文化地理学视角,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局限,以纳西族活动区域为对象,以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为断限,从纳西族整体观来研究文化演变的时空关系,选取纳西语言、东巴经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物质生活等文化因子,讨论综合文化区与周边文化区互动的关系,并探讨了三个文化亚区划分依据和差异特征。这是第一部以纳西族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地理学著作。文化28.1万字 - 会员
文艺美学探赜
以往的藏族文艺理论研究,多以学科分类为限域展开。本书尝试把握藏族诗学与艺术理论中共享的美学通则,从藏族文学艺术史中的三个经典样板——《诗镜》、唐卡及其量度经和《格萨尔》入手,剖析三种代表性的藏族文艺美学的特征和体系性建构,从而勾描藏族审美精神的核心特质和外在表征。通观经典与民众文化,意在究大端,绘底色,更放眼于未来,探究传统进入当下的路径,回应传统之“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进路问题。文化28万字 - 会员
满族说部的萨满女神神话研究
《满族说部的萨满女神神话研究》在已出版的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基础上,结合东北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风俗礼仪等内容,集中研究满族说部中的萨满女神神话。同时,尽量还原满族说部所产生的文化语境,在东北女神文明大文化背景之下探讨满族说部的萨满女神神话,运用文化人类学、原型批评、结构主义研究等方法探讨满族说部萨满女神神话特色,挖掘满族说部独特的文化价值、民族价值、历史价值、宗教学价值等。文化19万字 - 会员
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地方实践
本书在较全面地参阅和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呈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在村落社区的活态传承案例,全面、系统梳理铜鼓舞及其文化持有者面临的各类新的发展契机、表现出的整体发展态势及相应的问题等,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研究构架。本书是对集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集体性建构之间关系的创新研究,也对中国其他地区传统民间文化利用国家平台实现发展的具体路径探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文化14.9万字 - 会员
壮族布洛陀神话研究
本书运用母题研究方法,提炼出布洛陀神话最核心的七个母题,重新解读了其中的壮族历史文化谜题。在长期田野调查与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者对布洛陀形象、神话角色关系建构、神话思维模式与隐喻等进行了深度剖析。书中借鉴比较神话学瑚沦,将布洛陀神话与国内外侗台语族群神话等进行横向比较,探索其早期共同叙事、族群记忆与深层文化积淀。文化28.7万字 - 会员
哈萨克人生礼仪习俗歌
本书深入国内外哈萨克族民间调查习俗歌的传承状况,搜集了流传在民间的与诞生礼、婚礼和葬礼等有关的习俗歌,并从五个方面对包括与诞生礼、婚礼和葬礼有关的习俗歌在内的哈萨克人生礼仪习俗歌进行论述和归纳。从婴儿出生时为其唱的“齐勒德哈纳”歌到孩子牙牙学语时为其唱的摇床歌,从成婚时人们在娘家唱的劝嫁歌到在婆家唱的揭面歌,从报丧歌到送别时唱的告别歌,无不蕴含着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反映其淳朴的生活,折射着其坚韧的文化10.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