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伊利汗国的中国文明:移民、使者和物质交流
陈春晓更新时间:2025-04-08 15:06:32
最新章节:封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13—14世纪,蒙古统治下的元朝和伊利汗国关系密切,交流频繁,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对伊朗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本书聚焦蒙元时代中国西迁伊朗的移民群体,以及元朝和伊利汗国之间的使者,考察他们为中华文明西渐所做的贡献。本书还重点讨论了中国物质文化在伊朗的传播,揭示出中国文明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物质文明层面,“中国制造”为改善古代世界人民的生活质量贡献了巨大力量。
上架时间:2023-12-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陈春晓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清史论丛(2019年第1辑/总第37辑)
《清史论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是一本面向海内外的清史研究学术论文集刊,创办于1979年。本集刊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颇受学术界的重视,潜心研究、学风严谨、把握学术前沿是其重要特色。书中所收文章,既有清代考辨历史的研究文章,也有涉及清代学术史论的研究文章;既收录有关清代传统文化的博学鸿词科研究,也收录对清代地方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文章。历史22.6万字 - 会员
柳原前光《使清日记》研究与校注
本书“研究篇”从赋予言说以意义的文学性阅读出发,梳理《使清日记》所载内容,研讨柳原前光的中国观察和中国认识,从文学发生学角度分析日记的文本生成,并从一个侧面呈现晚清社会、近代中日关系以及两国殊途分野的近代化进程。“校注篇”对《使清日记》写本录文并断句标点,校记其中的衍字、脱字、误字、旁注、誊录空白等,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改正书页混乱情况,对中日重要人物、节点事件以及难解字词的含义、诗文的用典出处等予历史23.2万字 - 会员
唐宋历史评论(第2辑)
《唐宋历史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以关于唐宋历史的专题研究与评论为特色,主要刊发问题导向的关于唐宋历史专题研究论文,以及以梳理唐宋研究学术史为目的的专题述评和书评。文章类别包括论文、书评、序跋、读史札记等。历史28.4万字 - 会员
临安之变:绍兴体制与南宋中兴(经纬度丛书)
南宋是一个存在感较弱的政权,又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时代。书全方位展现南宋初期激烈的政治、军事、文化震荡,揭示南宋疆域上偏安、政治上独裁、文化上沉滞的形成过程和内在逻辑,叙述的时间段大约自建炎四年(1130)至绍兴十二年(1142)。建炎四年,金人搜山捡海无功而返,标志着南宋进入实质性的建国期;绍兴十二年,宋金签署和平协议,南宋完成建国进程,完成了国家重构,正式建立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政治体制、军事体制,历史16.6万字 - 会员
中日历史认识共同研究报告(战前篇):中日战争何以爆发
2016年3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和日本笹川和平财团共同启动“历史认识与中日关系的未来——中日有识者的战略对话”研究项目,力图通过中日学者共同考察中日关系的历史,就1931~1945年中日战争的原因及背景,以及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达成一定共识,然后在双方关于历史认识的共识基础上梳理两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就未来中日合作关系进行探讨。本书为该项目第一阶段研究成果的汇编,计有中方学者执笔的七篇文章历史22.9万字 - 会员
李鸿章的洋顾问:德璀琳与汉纳根
本书介绍了晚清重臣、洋务派领袖李鸿章的两位洋顾问:德璀琳(GustavDetring)与汉纳根(ConstantinvonHanneken)翁婿两人在华一生的活动。作为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在晚清政府发动自强运动的环境下,两人不但恭逢其时参与了中国在军事、经济、外交、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也在中国开创出属于个人的一番事业。本书通过两人在华的特殊经历,呈现出在华外国侨民群体的整体状况,并分析其对历史24.5万字 夹缝中的总督:曾国藩的五次生死局
本书展现了曾国藩最后二十年的夹缝人生和晚清大变局的转折关头。短短二十年里,曾国藩由丁忧侍郎先后擢升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大学士。与此殊荣相伴的却是常人难以背负的如山压力和难以承受的生死煎熬。这期间,曾国藩主动或被动与死亡擦肩的瞬间不下五次,看似权力极大的督帅却不得不挣扎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一次次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到底是什么一再将他逼入生死绝境,又是什么让他死而不亡?这正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诚如历史30万字- 会员
元大都史话
《元大都史话》通过对元大都的营建、形制、布局、规划理念、建筑特点以及宫廷风尚、社会管理等的描述,展现了元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等方面的成就。中国古代都城是中国历史的缩影,通过古代都城这样一座集国家政治统治、经济管理、文化活动、军事指挥于一体的历史活动平台,探索它们所折射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视角独特,别具风格。历史7.8万字 - 会员
中国不会亡:抗日特工绝杀行动
在八年的卫国战争中,除了碟血疆场的烈士之外,中国的特工人员,也曾在敌后与日伪展开激烈较量。旅日历史学者萨苏,在日本生活十几年,深知这是一个细致到令人难以承受的民族。当这种细致与法西斯的残忍凶狠结合起来,可以想象将给中国的抗日军民带来怎样的伤害,也注定了我特工人员在敌后的行动何等艰难而危险。本书就是作者从日本史料,从“敌人的眼睛”里,发现和记述的中国抗日特工鲜为人知的史实,以生动的细节展现了抗战时期历史12.1万字